辨識自我的起心動念。 每個人適用的答案不會百分百相同。
我們有時急著從對方的混亂裡拉一把,不只是因為愛,而是因為無法承受那份混亂留在原地,彷彿那會污染了我們努力整理過的自己。
也或者,我們以為自己給出了幫助,其實是在借著對方的需求證明自己的存在感。
幫助從來不是單純的付出,它也可能是自我的延伸、焦慮的投射、或關係裡難以安放的渴望。
合適的幫助,也許不是正確的做法,而是一種覺察自己「為何想幫」的能力——是願意誠實地問:「我,是從什麼出發的?」
當然,我們都不是一開始就知道什麼是合適的。許多時候,是在做錯之後才慢慢知道界線在哪裡;是在太用力之後,才明白柔軟的必要。
「幫助」有時像一種實驗。我們在人與人的回應裡反覆嘗試,不只是在找方法,更是在學會怎麼與世界相處。
我們都在成為一個更合適的人,而不只是提供一個合適的幫助。
我們常以為,做點什麼才算幫上忙,卻忘了,有些經歷,是誰也無法代勞的。
有時候,真正的幫助反而是停下手—— 不再搶先、不再介入,留一個空間,讓對方與自己說話。
<aside>
有些混亂,是需要被陪著經過,而不是立刻清理。 有些幫助,是放下自己的方向感,先學會怎麼聽。
</aside>
所以,我們不是學會怎麼給得恰當,而是學著,不在別人的路上迷失自己。